姜文振
发布时间:2025-09-16 浏览次数:0次

基本信息
姜文振,1967年生于河北大名。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化与文论、中西比较诗学、汉语国际教育,近年来主要研究工作集中于文学知识学、文学价值学、当代文论反思研究及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等方面。
教育背景
(1)1986年9月-1990年7月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1994年9月-1997年7月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
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3)2000年9月-2003年7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1)中西比较文化研究(2)传统文化典籍选读(3)中国艺术与美学(4)西方古典文论研究生课程:(1)西方文论(2)中西比较诗学(3)中西比较文化研究
主要学术论著
1.《梦魇与守望:西方反乌托邦小说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2.《文学何为:中西传统文学价值观比较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3.《西方古典文艺美学选讲》(专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研究》(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文艺美学的现代性建构》(专著,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印尼汉语教育研究》(副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7.《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概论》(参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12/2014年版
8.《美学》(修订版)(副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9.《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参著),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
10.《美学》(主编),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
11.《中国序跋鉴赏词典》(参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新编文艺学概论导学》(编著),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13.《走进文学殿堂(古代卷)》(参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发表学术论文
1.《“理论之后”中国文论的境遇与知识学反思》,《文学评论》2020年第4期
2.《“情境”与“建构”:关于文学理论知识学属性的审思》,《江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
3.《“人的文学的终结”与文学研究的可能指向》,《青海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4.《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20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5.《反乌托邦小说之“反”的二重性论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20年第3期
6.《福柯的“知识型”及其理论启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秋之卷
7.《建构与反思:百余年来中国文论知识型的生成及转换》,《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1日(第1710期)文史专版
8.《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19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9.《当代中国文论反思范式之反思》,《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第4期
10.《反思中国当代文论的“反思”范式》,《学术界》2019年第7期(文摘)
11.《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论中的超越祈向》,《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春之卷
12.《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18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13.《“法度”与“创新”:读黄庭坚<跋米元章书>》,《人民美术家》2018年特刊
14.《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17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15.《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16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6.《文学何为:文学的精神价值论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4期
17.《文学何为:文学的精神价值论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8.《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15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9.《“文以载道”价值观念演化中的“文”“道”之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4年春之卷
20.《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14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1.《从娱乐说到游戏说——西方文学审美愉悦价值观念的重心转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5期
22.《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13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3.《作为一种生命诗学的“发愤著书”说》,《燕赵学术》2013年春之卷
24.《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12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5.《作文要“气盛言宜”——谈“识见”涵养与审题立意能力》,《语文周报》2011年2月13日第1版整版
26.《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11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7.《教化与审美——西方文艺价值观的关键词》,《燕赵学术》2011年秋之卷
28.《雅斯贝斯美学思想研究的新开拓》,《中华读书报》2011年7月20日
29.《阐释学视域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燕赵学术》2011年春之卷
30.《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10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1.《从高考作文评阅看高考作文应考》,《语文周报》2010年5月26日第11-12版整版
32.《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09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3.《对百年来中国文论建构思路的审思》,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34.《对百年来中国文论建构思路的审思》,《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5期
35.《百年中国文论建构的思路转换》,《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6期(文摘)
36.《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定位及其合法性问题》,《燕赵学术》2008年春之卷
37.《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08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8.《鲁迅的文艺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当代人》2008年第5期
39.《自然天成赋新篇》,《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5期
40.《文化研究的意义与问题》,《燕赵学术》2007年春之卷
41.《文艺理论研究》,《河北社会科学年鉴(2007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2.《个人化写作的意义与失重》,《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3.《个人化写作的得失》,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2005年第3期
44.《百年文论“功利与审美的纠缠”的理论启示》,《南都学坛》2005年第1期
45.《中国文论现代性建构的自律取向与科学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
46.《百年文论的人学主题与合法性依据》,《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3期
47.《谁的日常生活,怎样的审美化》,《文艺报》2004年2月5日
48.《谁的日常生活,怎样的审美化》,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
49.《“失语症”问题与文论传统的现代价值》,《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2期
50.《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价值》,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2004年第3期
51.《跨体写作、对话策略与知识分子的命运——王蒙“季节系列”小说解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
52.《面向现实与未来的文论创新》,《文艺报》2004年7月3日
53.《面向现实与未来的文论创新》,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2004年第4期
54.《都市消费文化的兴起与文学生存方式的新变》,《当代文坛》2004年第3期
55.《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启示与话语困顿》,《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第3期
56.《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启示与话语困顿》,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2004年第3期
57.《中国现代性的发生与游移》,《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
58.《关于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思考》,《天府新论》2004年第4期
59.《“发现西方”与“反传统的传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60.《独特的视角,精当的论析》,《前线》2002年第6期
61.《在“物我两忘”中追求“宇宙意识”》,《邯郸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62.《王国维对文艺美学现代性的贡献》,《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
63.《王国维对文艺美学现代性的贡献》,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
64.《文学思潮发展流变的深层透视》,《光明日报》2002年4月22日理论版
65.《道德生活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1期
66.《〈母亲万岁〉的得与失》,《作品与争鸣》2001年第6期
67.《文艺社会作用的两个重要维度》,《光明日报》2001年2月14日理论版
68.《摄影文学的画面与文字及其相互关系》,《文艺报》2001年5月11日
69.《谁是“有病的人”》,《作品与争鸣》2001年第3期
70.《在欧化与国粹之间——重估学衡派》,《中国教育报》2001年6月7日
71.《梁启超对文艺美学现代性建构的贡献》,《邯郸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72.《文学的创作方法刍议》,《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10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3.《“情动辞发”与“披文入情”》,《榆林高专学报》1996年第3期
承担教学科研课题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知识社会学视域下中国文论知识型的生成及转换研究》(14BZW006)(主持,2014-2020,结项等级“优秀”)
2.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中西文学价值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08JA751009)(主持,2008-2013)
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代性批判视野下的反乌托邦小说研究》(12BWW047)(第一主研人,2012-2018)4. 河北省高层次人才(留学人员科技活动)资助项目《反乌托邦小说中的科技伦理反思研究》(C2015001059)(第一主研人2015-2019)
5.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学学术史研究》(主持,2006-2008)
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史唯物史观与当代文艺思潮》(AZD026)(参与,2004-2007)
7.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研究》(01AA01)(参与,2001-2006)
8. 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参与,2014至今)
9. 河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多维视野中的中国文论现代性研究》(主持,2003-2004)
10. 河北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美学》(参与,2003-2009)
11.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现代性问题与中国文论》(主持,2003-2007)
12. 河北师范大学青年社科项目《文艺美学的现代性研究》(主持,1999-2001)
13. 河北师范大学教改重点项目《文艺学系列课程建设》(主持,2010-2012)
14. 河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项目《文学概论》(主持,2009-2012)
获奖情况
1. 2002年《文艺美学的现代性建构》获河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 2003年被评为河北师范大学先进工作者
3. 2004年“现代形态的美学教学体系”获河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 2005年“现代形态的美学教学体系”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5. 2006年《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研究》获河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6. 2009年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称号
7. 2010年被评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度教学名师”
8. 2011年被评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年度教学名师”
9. 2011年被评为河北师范大学第七届“教学名师”
10. 2012年《美学(修订版)》教材获河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1. 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
12. 2016年《文学何为:中西文学价值观比较研究》获河北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3. 2019年评为河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14. 2020年“来华留学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获河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5. 2020年“来华留学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海外工作学习情况
(1)2018年9月赴印度尼西亚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讲学、交流(2)2019年10月赴印度尼西亚八华学院讲学(3)2019年12月赴韩国杨平高中、龙门高中、亚神大学讲学、交流
主要学术兼职
(1)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2)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3)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员(4)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5)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6)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7)河北省来华留学研究会副会长(8)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技术专家(9)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理事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