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

当前位置:亚洲av>>院史馆>>追忆师大

忆恩师——俞铭传教授

发布时间:2025-10-16   浏览次数:0

我1961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俞铭传先生1962年从北京大学调入本校。当时,我是英语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同学们私下兴奋地议论说:“调来一个大教授教我们。”我们与俞先生接触后,发现他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大教授的架子。他经常来到我们中间指导我们学习;我们遇到问题向他请教时,他总是耐心地给予解答。我喜爱读文学书籍,大二时开始读英国小说,俞先生经常鼓励我,并在他给高年级上课的课堂上夸赞我的读书精神,让师兄和师姐们向我学习。先生的鼓励和表扬变成了我的学习动力,鞭策我奋发图强,不断进步。大三时,俞先生开始给我们讲授精读课和英国文学史课。他学识渊博,中西文化底蕴雄厚,讲课时旁征博引,流畅自如,颇有深度,深受学生们欢迎。先生讲授的英国文学史课,使我受益匪浅。他讲解的莎士比亚戏剧和诗歌,以及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很精彩,拓宽了我的视野,鼓励我走上学习英国文学的旅程。我从他的讲解中学习到很丰富的文学知识,这为我后来为研究生讲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编写的 《英国文学史纲》教材,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涵盖了英国自中古时期至二十世纪的主要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成为我后来为本科生编写的《英国文学简史》参考的重要范本。在先生辛勤的栽培和推介下,1965年我留校任教。每当回忆起先生的栽培,我内心充满深厚的感激之情。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俞先生与其他老教授一样受到极左思潮的迫害,被关入牛棚,被迫进行劳动改造,直到四人帮被粉碎后才得以解放。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先生被诊断患了胃癌,且是晚期。学校决定让他去北京治病。他离开那天,我去送行。谁料到这是最后一次与先生告别。

俞先生学识渊博,精通中西文化。这与他的勤奋有关,也与他的学习环境有关。后来得知,先生毕业于名师荟萃的西南联合大学,与许渊冲和穆旦是同学,是西南联大青年诗社的重要成员之一,是闻一多先生的得意门生,学生时期就开始创作并发表精彩的诗歌,是个颇有才华的青年诗人。他的诗歌被收入中外不少诗集中,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好评,甚至有人称他为“中国的济慈”。文化大革命前,据说他正着手翻译《红楼梦》。每次我们去他住处请教问题时,都看到他在专心致志地伏案工作。先生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与认真治学的作风深刻地影响了我和我的同学们。

俞先生是一个谦虚低调的学者。他青年时期展示出非凡的才华,创作了不少爱国忧民的诗篇;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与李赋宁、王佐良和许国章等外语界名流并驾齐驱。但调到河北师大后,他从来不在学生和同事面前摆老资格,或夸夸其谈自己学术上的成就。有关他的过往都是后来从其他同行口中或是从网络上得知的。这种谦虚低调的学者品格令人敬佩,是我和我的同学们道德修养方面学习的榜样。

俞先生是一个生活简朴的学者。他穿着朴素,终年穿一身粗布衣服和一双布鞋。精神世界丰满、学贯中西、才华横溢的学者形象与简朴的外在表现在先生身上形成鲜明的反差,展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给我和我的同学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俞铭传先生已辞世四十余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留在我的脑海中。他耕耘不缀的治学精神和谦虚低调的学者品格一直是我和我的同学们工作和生活中前进的指南。愿他的精神与品格也能成为新一代学人学习的楷模。  


                                                               郭群英

                                             2025年10月10日

【郭群英老师简介】

郭群英,女,生于1943年12月,河北大名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并留校任教,硕士生导师。任职期间主讲英美文学史、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主持了多部英国文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英国文学教程》和《英国文学新编》被国内多个高校英语专业采用;《英国文学教程》获河北社科三等奖和河北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奖。


附件1:俞铭传先生简介.docx

附件2:俞铭传: 一位沉寂半个世纪的南陵籍著名诗人.docx